为代谢标记设计小分子糖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人工受体可以提高靶向治疗特异性
Cheng教授及同事发现了一种将特定分子插入癌细胞的方法,从而使癌细胞代谢生成细胞表面受体,而不影响健康细胞。这些分子属于一类被称为叠氮化物的小分子糖。癌细胞代谢这些分子并在细胞表面表达它们,然后被另一种名为DBCO的分子特异性作用,正如Cheng教授解释的:“它们就像钥匙与锁,特异性很高,DBCO和叠氮化物以高度的特异性相互反应。我们称之为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叠氮化物放在肿瘤细胞表面?”
如何只让癌细胞贴上标签?
为了确保叠氮化物仅由癌细胞表达,研究人员将一个化学基团连接到叠氮化物上,只有癌细胞中的酶才可以将其移除。经过修饰的叠氮化物仅存在于健康组织。但是,在肿瘤细胞中,酶可以消化掉连接在叠氮化物上的基团,并表达作为细胞表面受体的叠氮化物,使它们能够特异性地结合DBCO,后者可以用于递送癌症药物或显像剂。
在验证该方法在实验室培养细胞中起作用后,研究团队在具有三阴性乳腺癌,结肠癌和转移性乳腺癌肿瘤的小鼠中也测试了这种方法,并且他们发现与其他类型的组织相比,肿瘤能够表达非常强的信号。Cheng教授表示:“我们首次在体内用小分子糖标记并靶向作用肿瘤,并且我们使用癌细胞自身的内部机制来实现这一过程。”
研究作者简介:
图片来源: Engineering at Illinois
Jianjun Cheng教授1993获得中国南开大学有机化学学士学位,于200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加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他长期从事抗癌药物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其中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输送技术已经进入临床二期试验。Jianjun Cheng教授是Biomaterials Science杂志的副主编,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NA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参考资料:
Cancer: New method tags elusive tumors for targeted therapy
Selective in vivo metabolic cell-labeling-mediated cancer targeti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