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依文

在亞洲國家,動物內臟經常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任何你想得到的部位,配上醬料,無論是紅燒滷、燒烤或清燙,想到都令人垂涎三尺,而有嚼勁的「雞胗」就是台灣人非常喜歡的內臟之一。但你知道它是雞的哪個器官嗎?

雞胗就是雞胃 「人客,看要吃什麼自己選喔!」黑白切老闆娘親切的招呼著,客人看著攤位上豐富的選擇,眼光落在了「雞胗」上,脆脆的口感、不帶內臟的腥味,不僅是台灣小吃常見的座上賓,下水湯的靈魂,更是燒烤和滷味中很受歡迎的選擇。

我們通常只知道雞胗是雞的內臟,但是屬於哪個部位?問問身邊的人,大家不禁搖搖頭表示不確定之外,還得到了各式各樣的答案,雞的橫隔膜、雞腎、雞膀胱等,其實雞胗是「雞胃」,又稱「雞肫」。

不是愛吃砂,是不得不吃 可別小看雞胗,它又稱之為「砂囊」,有這樣的名字跟砂當然脫不了關係,這樣的砂囊構造,甚至連某些草食性恐龍也有,也就是化石「胃石」的來源。

雞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項特殊的習慣,就是吃砂石,可別誤會這是什麼雞的特別愛好,這樣做的用意,不僅是因為雞沒有牙齒無法咀嚼,另外雞的消化系統沒有這麼好,需要透過吃砂石在胃中讓食物與砂石一同滾動,把食物磨得夠細小了,才能幫助消化。

除此之外,砂囊的內壁又稱為「雞內金」,如其名,這層內膜的顏色是金黃色的,雞內金一般可以作為中藥材使用,主要是用在幫助消化。

可見雞的胃真的是足夠勇健,不管是在幫助自己消化,或是化作中藥材使用,都與消化息息相關。

良好的蛋白質來源 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資料顯示,雞胗每100公克的熱量是89大卡,同時提供16.6公克的蛋白質、2公克的脂肪等。

同樣以100公克來比較,相較於雞的其他部位,雞心有190大卡、蛋白質13.3公克、脂肪14.8公克;另一個頗受歡迎的部位雞腿,也就是棒棒腿,有150大卡、蛋白質18.9公克、脂質7.7公克。

雞胗不僅是受歡迎的內臟選擇,其所富含的營養價值對特殊族群的需求更是有所幫助,相較於其他選擇,雞胗能夠提供更高的蛋白質含量,熱量與脂肪攝取卻相對來說較低,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攝取來源。

延伸閱讀 鹽水雞是「淘汰雞」?消費時如何確保食材衛生? 用看的、聽的,甚至是嚇的──鳥類在土壤環境覓食的真本事 細說經典小吃「黑白切」:專屬於饕客與店家的豬隻解剖學 本文經食力(foodNEX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pyright © 2088 羽毛球世界杯_世界女排世界杯 - umil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