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西说史2025-06-12 11:16来自黑龙江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真正实施奴隶制的王朝有三个,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周朝。令人大感意外的是,这三大奴隶制王朝反而是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周朝持续了800年,商朝有600年,而夏朝的历史也有400年。之后,封建王朝中存在最久的则是两汉,达到了400年的时间。
在多数人的思维定式中,奴隶制常常被视为一种落后的制度,那么为何这三大奴隶制王朝却能够历时如此之长呢?这个问题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从国祚最长的周朝谈起,分析一下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关于周朝寿命的解释,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不妨在这里作为一个引子分享给大家。传说中,周文王曾经在渭水旁邀请姜太公出山,而姜太公这个“坏老头”暗中考验周文王的决心,要求他亲自为其拉车。周文王为了获得姜太公的青睐,拉着车往西走了400步,再转身向东走了400步,总计800步。最后,姜太公对已经精疲力尽的周文王表示,拉了我多少步,就保证你们家江山延续多少年,正如周朝的国祚持续了800年一样。虽然这个传说带有神话色彩,大家不必过于当真,但它所传达的“姜太公”的传奇色彩却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周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背后的原因显然要复杂得多。许多网友和史学者对其原因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周朝中央朝廷的强大,统治者的高素质,周礼的开创性,以及奴隶制思想在当时的根深蒂固等。这些观点各有道理,但在此,我并不打算对这些结论作出正误评判,而是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个人认为,周朝的长寿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周礼作为社会制度的保护伞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限制了暴力冲突的爆发。
说到周礼,实际上它是周公旦创立并推行的,周公旦也因此获得了“元圣”的称号,堪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成就。周礼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它实质上就是一种规范和秩序的设立。它类似于现代社会中的“纪律和规矩”,类似于孙悟空用金箍棒为唐僧划的圈——圈内是安全的,圈外则充满了危险。
周礼虽然在历史中受到了许多批评,但它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之一。假设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最初的计算机系统,可能会发现它有许多漏洞和不足,但它毕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同样,周礼也推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秩序化。以前,统治者不仅依赖军事力量,还通过神秘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权威,祭祀活动便是这一神秘力量的重要体现。周朝灭商的过程便利用了商朝对神秘力量的依赖,成功地宣扬商纣王的暴虐,通过神的旨意来对其进行正当化攻击。
周礼的进步就在于明确了社会各阶层的地位与角色。周天子被视为“天命所归”的代表,诸侯们则根据功勋和贡献被分封成独立的封国。而在这些诸侯之下,有许多“职业经理人”,他们就是大夫,他们拥有自己独立的小部门——采邑。此制度下,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层一层、分工明确的结构,底层的奴隶与平民通过社会“规矩”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保护。
虽然许多人认为明确的等级制度是一种思想禁锢,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些制度为弱者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在没有规矩的社会里,强者可以肆意凌辱弱者,而有了规矩之后,强者就必须寻找合法的理由去伤害他人。这样一来,即便弱者处于不利地位,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免于无端的迫害。由此可见,周礼的价值不仅在于维持秩序,还在于为社会中的弱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周礼所设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使得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至于跨越自己的界限。这种制度约束了许多人的野心,促使他们在社会中保持谨慎和节制,防止过度的争斗和纷争。
再来看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对周朝长寿的影响。在那个时期,社会生产力较低,科技水平相对原始,导致许多国家和诸侯国无法动员起强大的军队进行全面战争。因此,春秋时期的战争通常是一些争霸之战,而非灭国之战。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并不以消灭敌国为目的,而更多的是为了争夺资源和扩张影响力。
青铜器的普及限制了战争规模的扩大,因为它的生产成本高,使用范围有限。一个诸侯国的军事力量只能维持较小规模的作战。
随着春秋后期冶铁术的出现,铁器逐渐普及,改变了这种局面。铁器不仅提升了军事装备的生产效率,还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提升。铁器的使用,使得农民的耕作效率更高,粮食产量也随之增加,人口也因此迅速增长。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军事力量的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对土地的争夺,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因此不断升级,逐渐转向了更为残酷的灭国之战。
综上所述,周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原因在于其制度的独特性与社会的相对安定。周礼为社会带来了秩序与道德约束,而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则使得战争的规模无法过于扩张。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确保了周朝的相对长寿。
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飞速进步让许多人具备了更强的能力与条件去解决问题。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过度竞争与内卷的加剧。正如古人所说,“落后有时就是一种优势”,某些制度和现象,或许正是因为社会的相对落后,才促使人们更加团结、奋发向前。这也让我们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式与未来的走向,提出了更多的反思与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