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建筑师亨利.茂飞

茂飞对于商业效率的重视,赢得了那些时刻关注自己财务状况的传教士们的青睐,同时他在设计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特色的强烈意识,又让那些追求“本土化”传教理念的传教士们很是满意。据称德本康夫人选择茂飞也和其曾合作过的司徒雷登的大力推荐有一定关系。

▲ 民国时期中国最大设计机构之一 —— 基泰工程司老板关颂声

当然与业主的良好关系也是直接获得大型且利润丰厚项目的因素之一,这里往往牵涉到建筑师的个人出生和家庭背景因素。如民国时期国内最大设计机构之一的“基泰工程司”老板、建筑师关颂声的家世不凡,其父曾是1879年创立的北洋西医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光绪帝御医,其夫人是宋美龄在美国韦尔斯里女子学院的同班同学,他与国民党高官私交甚好,有“先靠东北,后靠四大家族”之说,因此事务所的社交活动、项目承接皆由他负责。“

▲ 中央体育场

基泰工程司”能在南京承接不少大中型行政和公共建筑项目多少与其强大的人脉关系和活动能力有关,如由蒋介石倡议建设首都中央体育场为全国运动会建设场地,业主方就直接约聘基泰工程司负责绘图设计、监造工作。同样,当时国内另一大事务所“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的主要合伙人陈植因出身于江浙阀族,与社会上层交往甚密,因此能承揽到不少金融和商业建筑的委托。

此外,南京的很多建筑师被政府部门聘为技师,为接触政府工程提供直接便利。如1930年国民政府考试院起建时,由于政府人才选拔迫在眉睫,苦于没有考试场地,为及时满足1931年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考场需要,没有采用投标方式而由当时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工务局技正科员、建筑课课长卢毓骏进行了第一期建筑设计,并配合《首都计划》要求,建成中国民族样式的政府建筑。

采取委托设计方式在南京的私人住宅建造中最为常见。1927年大批政府官员随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一时间建造私人住宅蔚然成风。一些著名建筑师因良好口碑,会频频得到委托,形成了多米诺效应。如上海华盖事务所在南京得到私宅的委托数量众多,占其在南京项目总数的60%,一半为兰园合作社、山西路公馆区和陵园新村等处的高级别墅,委托人包括政界的何键、何应钦、黄仁霖、邵力子、徐廷瑚、张治中等,商界的程觉民、戴自牧、陆法曾、王恩东等,文教界有程孝刚、傅汝霖、顾毓珠、李熙谋、卢树森等,业主的名单可谓洋洋大观。如此集中委托自然是因为华盖事务所中建筑师童寯、赵深等人在以往住宅项目设计中表现出色而得到追捧。

二、投标征求图样来遴选建筑师是政府建筑较常用的办法

投标方式是以公平竞争为立足点选择建筑师,以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为目的。民国环境下,一些政府项目及大型公共建筑在选用建筑师时,业主有时会公开征求图样或者展开设计竞赛,能有效防止“请托之嫌”,这也是中国社会学习西方制度后走向近代化、科学性的结果。

▲ 吕彦直

▲ 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悬奖征求陵墓图案启示

▲ 中山陵竞赛方案首奖:吕彦直的图纸

1925年中山陵设计方案的国际竞赛中,吕彦直的方案在中外40多份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得到葬事筹备委员会一致认可获得第一,此竞赛组织程序和运行过程被视作民国此类操作的榜样。1933年国民政府筹备建设国民大会会场,1935年公开征集设计方案和营造商,随后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评定公利工程司建筑师奚福泉的方案为第一,关颂声第二,赵深第三。1934年中央博物院筹建工作中,建筑委员会举行邀请竞标,徐敬直、李惠伯的方案以其合理的总图布置,以及最具修改可能性获得竞标第一名。而其余建筑师照章应征,无论是否得到设计工程,都有一定的酬劳。

▲ 中山陵国际设计竞赛中的获奖作品

当然执行过程中也是有弊端的,首先举行公开竞标需要的时间、经费均比其他工程多,尤其在国民政府刚迁都南京时,建设需求大,且南京财政收入年年倒挂,因此只有大型重要工程才采用这种方式。同时招投标审查制度不健全,也导致有“善于营运者,能以他人所绘之图,冒充而得标”的现象。如此为建筑师提供公平展示平台的投标制度,也有建筑师不为所动,民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就曾说过,“用投标式征求图样为选任建筑师之法,最为不智”,他认为建筑师选用应像选律师医生一样要选有所专长的,专门设计银行工程的建筑师就不愿承接乡村住宅类的项目,大工程应该选用著名建筑师,小建筑师力量有限而幼稚。建筑师以专长承接业务有一定合理性,但在中国近代历史条件下,职业建筑师成长的初期阶段,就要求建筑师有更细致分工只是一种理想化追求,即使如今的建筑行业也无法真正实现。

汪晓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研究所副教授, 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暨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专家委员会成员。

版权声明

经作者授权刊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羽毛球世界杯_世界女排世界杯 - umil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